|
馬匹裝蹄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削蹄 1.蹄與系的方向能否分歧蹄與系的方向(即趾骨軸)是確定削蹄正確與否,以及削蹄后的蹄形能否順應肢勢的規(guī)范。因而,削蹄時要求蹄與系的方向分歧。其斷定規(guī)范是:從肢前望,由系的前上方地方向蹄設一垂直線,將系部內外等分,垂線馬術設備落于蹄尖地方,側望時,系部的馬術設備傾斜方向與蹄的傾斜方向成直線。若蹄與系方向前傾,闡明蹄踵馬術場戶削切缺乏而偏高,蹄與系方向后傾馬術場戶是蹄踵偏低或蹄尖壁過長;蹄與系馬場設備方向外傾,闡明蹄的外側低內側高,蹄與系方向內傾則蹄的內側低外側高。上述景象都會馬術設備形成體重偏壓于蹄的低側,毀壞蹄的均衡負重,久之會馬場設備誘發(fā)變形蹄或肢蹄疾病。因而,在削蹄時應力圖做到蹄與系的方向分歧,不分歧應及時給予修整或矯正。 2.左右兩蹄大小、長度能否相反正常左右蹄的大小應相反,蹄的長度也應分歧。蹄的大小通常是以該蹄所裝用的蹄鐵的號數(shù)來表示,例如,裝1號蹄鐵的蹄子即爲1號蹄以此類推。馬1號蹄蹄尖壁的長度約爲76mm,每大1號,蹄尖壁長度添加2mm。但在理論中不能夠逐蹄測量,因而在削蹄時爲了做到心中無數(shù),常以手指基部測量蹄尖壁的長度。普通蹄尖壁的長度約爲78-80mm,稍小的蹄約72-76mm較大的蹄約84-88mm 3.蹄尖壁與蹄踵壁的長度比例和蹄角度能否適當馬正常的蹄形,蹄尖壁與蹄踵壁的長度比例,前蹄約爲2.5:1,后蹄約2:1;蹄尖壁與空中的角度,前蹄爲50-55度,后蹄爲55-60度。 4.蹄負面能否平整,蹄底、蹄叉和蹄支削切能否適當蹄負面削切必需平整,并與蹄鐵能嚴密相接,不生空隙,蹄底應削出一定的穹隆度;蹄叉要削出固有的外形,其高度應略高出蹄負面;蹄支一定要削出橫斷面,堅持與蹄叉根本同高,蹄支與蹄叉支后端相銜接的部位要徹底削開,以促進蹄的開閉機能,預防發(fā)作蹄踵狹隘等變形蹄。 修配蹄鐵 1.蹄鐵大小選擇蹄鐵的大小必需依照蹄形的大小選配,即蹄鐵必需合適蹄形。蹄鐵過大容易落鐵或運步異常,過小容易發(fā)作釘傷。假如蹄鐵部分與蹄形不完全相契合時,應適當修整蹄鐵,絕不能“削足適履”用蹄形將就蹄鐵,否則會招致蹄變形等。正常蹄形裝上蹄鐵后,在蹄尖和蹄側部,蹄鐵外緣與蹄壁外緣大小分歧,或略大于蹄壁外緣(不超越1mm),由蹄踵部向后蹄鐵外緣應逐步大于蹄壁外緣,留有約1-3mm的剩緣,蹄鐵的鐵尾應比蹄踵角長出約3-5mm的剩尾。 2.修配蹄鐵的要求修整后的蹄鐵下面(接蹄面)要平整,外緣要平整,并堅持釘溝和釘孔的完好,蹄鐵裝上后,避免留出三角剩尾,特別是內側鐵支,以防發(fā)作交突等。下釘 1.下釘數(shù)量普通馬的蹄子每側下3個釘,每蹄6個釘,較大的蹄每側可下4個釘,不要把一切釘孔都釘滿。下釘太多不但不能堅持蹄鐵的結實,反而會毀壞蹄壁,發(fā)作落鐵或蹄病。最初方的蹄釘負荷量較大,應留意裝釘結實。 2.下釘深度蹄釘要由白線外緣釘進,在蹄側壁長度的下1/3與中1/3的接壤線處出釘,每釘距離間隔應力圖均等,防止兩個釘相距太近。若下釘過深易發(fā)作釘傷,下釘太淺易發(fā)作落鐵或崩蹄。 3.釘節(jié)長度系指蹄釘釘出蹄壁后,用剪鉗剪斷釘身并將其斷端向上彎曲局部的長度。普通要求釘節(jié)的長度應與釘身的寬度相反或略小于釘身的寬度,近似四方形。避免釘節(jié)過長或過短,并且要彎曲的確,緊貼在蹄壁面上,特別是蹄的內側,以防惹起肢蹄內傷。以上所述是馬匹正常裝蹄的最基本要求,是保證裝蹄質量消弭或增加因馬匹肢勢不正和裝蹄不當形成的不良影響的關鍵。但是在理論中由于每匹馬的肢勢和蹄形不同,裝蹄時需根據(jù)各自特點采取不同的裝蹄辦法。 |